对于达达这样的专门做众包的企业来说,必须要转型或是寻找靠山,才能继续发挥众包物流方面的优势。同时,由于京东到家与达达背后有共同的投资方——红杉资本、DST,所以合并之举自然而然。
上周,京东到家宣布和达达快递合并,合并后众包物流体系将使用“达达”的品牌,在O2O方面则继续沿用“京东到家”品牌,京东集团为新公司单一*大股东(47% 的股份)。就在两家合并后不久,同样是众包物流的人人快递于昨日宣布融资千万。致力于对接O2O、电商物流的*后一部分,众包物流这块市场似乎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格局。不过,即使现在受追捧,但众包物流目前的形势和的未来走向,以及在企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仍存在诸多问题。
京东们的众包物流体系还在尝试阶段
随着共享经济席卷国内互联网行业,共享经济下的58到家、菜鸟网络、百度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均尝试或布局过众包物流,但却还没有哪家真正做成功了。
其实在京东到家和达达正式合并之前,业内一直在传言京东到家要和58到家合并,说要成为一家估值30亿美元的O2O市场新巨头。虽然*后谣言不攻自破,但这背后透漏出的问题却值得关注——O2O玩家自建的众包物流体系发展并不顺利,可能都在寻求抱团取暖。
去年5月份,京东到家的众包物流模式“京东众包”上线,虽然从模式上看,对京东到家业务进行了延伸和扩充,补足了京东在自建自营物流方面支出大的短板,似乎是个双赢的好策略。但是由于众包物流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,没有一个统一、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系统,京东众包仍旧在自家体系内活动。并且,在去年8月份的时候,京东众包主设计人罗辉林离职。目前,业界对京东众包物流的看法褒贬不一,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说明,但可以肯定的是,京东众包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,订单量也只有达达的十分之一。
而且,据相关资料显示,京东到家的众包物流被补贴烧钱缠住了脚。京东去年的亏损,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对京东到家的过大投入。
众包物流创业公司的情况也不太乐观
像达达这样用移动和众包的方式解决*后三公里配送的平台,相比较京东到家这样的平台,优势在于具有相对完善的信用和服务质量体系,并且已经走通了众包模式和大批运力这条道。
不过,由于达达并没有强大的靠山和后背力量,对于众包这样一个烧钱的领域来说,前行实在艰难,尤其是像外卖这样起单量快,必须要靠补贴运营的行业。据了解,即使达达订单量过百万单,但还是在补贴压力下不断亏损。而此前,同样做众包物流的人人快递就曾尝试接入饿了么等平台,但仅尝试了两个月,就因为补贴带来的亏损而终止。
另外,来自大企业的竞争压力,对达达这样的平台来说,也是很大一个生存威胁。像今年1月,菜鸟就公布了“众包计划”,联合6家快递服务企业,试图通过专业快递员进入众包领域。这对还在发展阶段的创业公司来说,不论是从服务方面、资金方面,还是牌照上,都是巨大的打击。
因此,对于达达这样的专门做众包的企业来说,必须要转型或是寻找靠山,才能继续发挥众包物流方面的优势。同时,由于京东到家与达达背后有共同的投资方——红杉资本、DST,所以合并之举自然而然。
合并并不能解决众包物流真实的问题
共享的必经之路是整合,但是,整合未必就能拯救企业或业务。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大环境,抛开企业的问题,从众包物流的自身模式看,或许还有诸多考量。
首先是永远绕不过的法制监管。前车之鉴就是2014年人人快递在上海、湖北、河南等多地被叫停,主要原因是未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,涉嫌违法经营。而这样的困难,不论是在大企业,还是创业公司,都不可避免。虽然共享经济下的众包模式不同于传统物流,法律的靴子还未正式落地,但是这些未知的隐患,对众包的未来发展无疑是*苛刻的限制条件。
业内人士表示,“众包物流的未来之路,只能依托打破目前的快递业务许可制。”当然,作为新兴行业,众包物流需要规范,同时也需要开放。对众包物流,未来制度监管势必会加强,但也会有一定的生存机会,就看大环境如何变好了。
其次就是众包人员的管理、**管理、运力持续性、区域个性化的限制等方面的问题。众包物流对于从业者来说,属于兼职范畴,难统一管理、服务体验参差不齐不说,在运力持续性上,更是不好保障。对于O2O、电商这样,物流和用户体验紧密相连的行业来说,不仅解决不了*后一公里的问题,而且可能会带来相反的影响和效果。
另外就是盈利问题。虽说众包物流会成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、解决人力问题的关键点,但是,这个领域并不好突破,因此也很难真正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作用。尤其是从盈利来看,众包这种轻资产模式,必须达到**、资源*大化利用、大众实现自我,才能有效得到回报。目前,这个行业还处于烧钱阶段,要补贴与盈利共存,并不现实。
结语
众包希望做到规模化,共享是必然会考虑的延展方式。利用互联网的联系,将分散的资源进行聚集,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效率——众包物流模式的创新价值和发展前景是值得肯定的,但这不可能掩盖孵化的痛楚。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与成长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,在企业优化自身众包系统建设和服务的同时,也需要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。如此,众包模式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趋势,实时对接用户多样化的需求,充分有效地调动社会上的闲散劳动力,真正发挥共享经济的价值。
蜀ICP备11021890号-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