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12月的到来,又要还花呗了。你还花呗了吗?
很多年轻人,消费一直爽,还款两行泪!
还花呗之前,感觉自己钱包还有很多钱;
还花呗之后,银行卡的余额所剩无几了。
近日,小零点刷到一个微博热议话题,#困在花呗里的年轻人#。一组数据,成为微博热搜。
2019年的《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》显示:“全国有1.75亿90后,其中只有13.4%的年轻人没有负债,而86.6%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”。
现在很多互联网平台都有借贷功能,支付宝有花呗借呗,美团也有月付功能,其他一些平台都会有分期付等产品。
互联网平台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信贷产品,还是因为消费者需求旺盛。
01
困在花呗里的年轻人
主要是虚荣心在作怪
“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”,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很多年轻人,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买买买,为了满足消费欲望,开通了“花呗”、“借呗”、“白条”等超前消费信贷产品。
与传统信用卡不同,年轻人开通花呗这些消费信贷产品,几乎没有门槛,可以轻松实现“一键开通,先付后还”。
超前消费,作为年轻人的一种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,很多时候是享受型消费,且缺乏理性思考。
无论是信用卡、花呗、还是白条,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,就是用你的承诺去换取资金的周转。
很多年轻人,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,使用花呗的频率非常高,消费冲动、自控力差、容易被诱惑,有可能会让自己负债。
身边一半以上的90后、00后,生活里的**次透支,不是通过银行的信用卡,而是支付宝的花呗。
大家使用花呗,是因为手头不富裕,又想买东西。
通过花呗借钱消费后,满足了自己短暂的快乐,长此以往就困在了花呗里。
透过现象看本质,困在花呗里的年轻人,主要是虚荣心在作怪。
02
大学生加入了透支消费大军
克制欲望才能避免过度消费
梅梅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,在“双十一”前后,买了近20件商品。
包含几件潮流衣服,几个新款包包,已经有一堆的护肤品和化妆品,还跟风买了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。
直到花呗不够用才停手,购物车里还躺着一大堆想买却无力支付的东西。
她不仅把11月的生活费提前花光了,还得厚着脸皮向父母要了一笔额外的生活费。
虽然梅梅对自己的过度消费的行为感到后悔,但是她说很难控制自己的购物欲。
尤其有了花呗以后,线上花出去的钱仿佛都不是钱。
所以到了“双十二”的时候,梅梅又继续“剁手”,买了一堆东西。
梅梅的经历,并不是个例。
类似花呗的线上信贷服务的推出,以及各种分期消费平台的普及,让越来越多的90后、00后加入了透支消费的大军。
这种消费主义盛行的原因,大都为了满足年轻人旺盛的购物欲和新鲜劲。
根据调查报告,用*小的压力,在*短的时间,获得自己喜欢的东西,大部分年轻人都可以接受。
没钱花的时候,借钱花、分期花,除了花呗,还有借呗,甚至是各种消费贷、现金贷。
90后、00后之所以超前消费,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还清它们,能提前花的钱,为什么不花?
但实际上,很多年轻人,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普遍收入有限,还款能力一般。
除了向家人求助,更有部分年轻人会选择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方式偿还到期账单,其中还有逾期补交的情况。
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,就会陷入恶性循环。
没有自律,哪来的自由。适度的透支消费并不是问题,关键在于要和自己的收入相匹配。
各大电商平台广告和直播间的主播,都在怂恿你“买买买”,但是却没有人考虑你下个月的花呗,到底有没有能力偿还。
尼采曾经说过一句话:“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,深渊也在凝视着你。”
当你放纵欲望的时候,你也会被欲望给反噬。
克制自己的欲望,树立正确的消费观,才能避免过度消费。
03
网贷平台为什么
“青睐”年轻人呢?
年轻人喜欢超前消费,消费心理主要具有以下4个特征。
01
追求个性、表现自我
他们希望树立个性形象,喜欢标新立异,对“大众化”的事物不屑一顾。
他们喜欢购买一些有特色的商品,*好能够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,追求与众不同。
02
追求时尚、新颖
年轻人,在消费心理上,他们追求时尚和新颖;
对于服务方面的消费,则表现出追求享受、新潮、刺激和独特的特点。
03
容易冲动,注重情感
年轻人在购买行为上,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。
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,感情因素占据主导地位。
只要自己喜欢的商品,便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,迅速做出购买决策。
04
攀比心理,超前消费
年轻人的消费心理,往往相互影响、相互攀比,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理。
他们自我需求强烈,往往表现出超前消费,购买各种手机、服装、包包,不考虑自身经济状况。
04
在校大学生生活费不多
如何才能存钱和理财呢?
01
控制自己消费欲望
生活费不多,不等于要牺牲自己的生活品质,让自己变得不快乐;
而是指要管理自己的消费欲望,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。
02
停掉超前消费工具
不是不能用超前消费工具,而是要等能控制自己消费欲望的时候再开启。
先把花呗、白条这种超前消费工具停掉,指定一张储蓄卡作为**支付顺序。
03
制定必需消费预算
自己好好思考一下,哪些是必要的开支。查看和分析自己近6个月的支付宝、微信或者银行APP的消费账单。
蜀ICP备11021890号-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