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O2O快速发展的情况下,短时间内让短距配送领域已经成长为一片红海。如饿了么蜂鸟、美团配送、百度骑士、快跑者配送、达达配送等,他们专注于外卖配送,而外卖配送刚好就是配送到家的*后三公里。因此,许多人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餐厅和社区商店,试图将其作为快递物流的*后一站,那么这个想法到底可不可行呢?本文以此设想来做一次整体的分析。
首先收货人的属性一般可以分为企业和个人两类。 企业的收货地址主要在:工业区、写字楼、门店/柜台等等,前者分布于城乡结合部、远郊,后者分布于商务区、购物中心、居民区。个人的收货地址主要在:住宅校区、企业单位、大中学校,分布的地点比企业要广,也更散,宏观的看——分布的规律性太差。
再看货物的类别:
信函、文件、电子产品等小件物品(一般使用快递,500克以内)
食品、衣服、书籍、小型电器等小包裹(单件重量,一般从几百克到20KG不等)
大型电器、物料、大件包裹及批量货物(或者单件体积/质量较高,或者单件体量小但件数多)
大宗货物(一般体现在B2B的交易中,单票货物超过500KG,而且件数较多)
其它特殊要求如冷链配送,需要全程冷冻冷藏,多为生鲜食材。以及特殊服务、限时递送、上楼、开箱验货/点货、POD、COD、逆向/回收等等都是配送中的细分环节。
网购模式下的的住宅配送业务
“*后一公里”成为快递、零担公司的运营瓶颈,原因何在? 货物流动,“散件-聚集-分拣-二次聚集-按路由分发-到达终端城市-再次分拣-派送“——是主流模式。仓库间、城市间的大批量运输,模式成熟,效率和成本都比较好。
化整为零后,瓶颈问题就显现了:“单兵”配送工具受交通的限制,且如果配送半径过大,效率低,路线规划复杂,运载量有限。但如果配送半径过小,效率高,规划简单,但订单量却不足以支撑各项成本。*后,他要上楼,你要付现金找零,或者要刷卡,或者要验货,*后要签单……这些环节都消耗时间,而时间太宝贵了!
出色的物流运营讲究:*少环节、*优路径、*顺畅的流程以及*大的运量。环节多了,成本和**受影响;路径糟糕导致效率低下,流程不畅导致环节繁琐进而导致客户体验打折扣;运量不足导致平均成本过高,挤压收益空间。
用代理点的模式解决配送瓶颈,目前虽然国内尚无成熟且广泛复制的模式,国外的倒是听说不少。这种模式下,有一些关键的方法: 收货人可以“自助”,接到到货通知后,自己步行几分钟,来周围的代理点取货、付款、签收(京东就建有有若干“自提点”,但更多的人依然还是只愿意在家楼下取件)。发货人也可以亲自到代理点,按规则填运单,店员协助称重,收款。
还有一种思路——在代理点辐射范围内,专职或兼职的递送员负责取送。这样,代理点就变成了一个“微型中转仓”和“数据和现金的处理节点”,派送员的取送范围可以得到几倍的扩大,每个回合都是小批量取、小批量送,结束后,返回代理点,开始下一回合。
以餐馆为例的代理点模式
有一种比较大众的观点——即“征用餐馆的人员做配送服务”,我们都知道,配送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活儿,那么让专业的快递、配送团队去做这些专业的事才是正确的做法。无论是便利店还是餐馆,想要利用他们解决“*后一公里”的问题,那么我们对便利店和餐馆们的**定位应该是微型的“中转仓”,第二定位是“数据处理和现金流的节点”,第三定位是“自助柜台”,把物流配送和自身的外卖外送业务结合。上溯到物流操作的环节,逆向考虑,将“仓库-站点-代理点”之间的货物、单据、数据、资金流向和交接关系搞清楚就很好。
想要身体力行做这个模式,至少需要做以下工作:
借用现有的大型独立电商在某城市的订单、配送数据,结合地理因素,进行归类分析。
请物流操作专家对路径进行设计优化。
与传统配送模式的成本进行**对比,没有实际情况的对比,就不要轻举妄动。
有一批商业谈判人才组成的地推团队。
用某种优惠政策,引导消费者,让他们愿意步行几分钟,到附近去办理自提。
*后,你会发现,能做到这一步的公司,并不是快递物流企业和外卖配送企业能够单独做起来的,如果快递物流企业、餐饮企业、外卖配送企业能够共同运作这个事情,才有成功的可能性,而且*核心的还是利益该如何分配。比如快跑者系统做配送,一般每单外卖配送费用在3-8块不等,而有的快递每单才6块钱,甚至更低,这点钱又该如何分配?解决*后三公里问题需要极大的智慧,但这一天为时不远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外卖配送和快递*后一公里如何结合?关注快跑者公众号:keloop
蜀ICP备11021890号-7